
朗读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金华开发区近年来从分类宣传、分类投放、分类运输三方面入手,对垃圾分类、减量分类和收运处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小手牵大手
1
学生成垃圾分类主力军
“同学你好,你们班的垃圾袋没有扎紧,请重新扎一下。”昨天中午12时多,记者在金华开发区宾虹小学垃圾投放点看到,各班值日生拎来的垃圾袋,必须通过“垃圾分类小卫士”检查合格后,才能根据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投放进相应的垃圾桶。该校德育处的傅必强老师说,“垃圾分类小卫士”上岗一个多月来,基本杜绝了垃圾分类不彻底、垃圾袋没扎紧等情况,宾虹小学的垃圾分类已经从宣传普及上升到了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宾虹小学是市区首批实行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单位,通过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设计垃圾袋等一系列活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进行。四年的实践,宾虹的孩子不再谈垃圾“色变”。在他们眼里,垃圾拥有再次绽放的生命;在他们心中,垃圾分类是一项公益事业。
很多人把可回收物叫作垃圾,但宾虹小学的师生们却亲切地称之为“可回收宝贝”,并举行了一场垃圾袋创意涂鸦比赛,以期通过这样的比赛进一步宣传垃圾分类,帮助“可回收物宝宝”回家。哆啦A梦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六(8)班的何昱喆同学把哆啦A梦请来当可回收物的形象大使。“因为哆啦A梦有一个百宝袋,可回收物进了口袋后,就可以变废为宝。这难道不是一趟奇妙的旅程吗?” 宾虹小学还把目光投向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专门组织了一场名为“喜卷开发区”的大型公益活动。学校的孩子、志愿者以及老师们一起到学校周边的四条主干道去捡垃圾。在四条看上去很干净的大街上,孩子们居然捡出了600多公斤垃圾,其中60%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该校副校长邵彩仙说:“捡垃圾,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蕴含着许多意义。这不仅能够减少城市污染,变废为宝,还可以磨炼孩子的心智。我们捡起的不仅是垃圾,更是捡起了内心高尚的品质,这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所以内心是‘喜’的。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发动更多的人也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所以取名‘喜卷’。”
宾虹小学校长滕闽军说,孩子会正确投放垃圾不是我们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观念转变,只有把垃圾分类作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校园文化内涵提升的重要切入口,并让家长一起参与进来,这项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才能取得以点带面的成效。
关键词:推行实名制
2
率先实现垃圾分类运输
昨天上午,鸿基·熙岸小区,环卫工人正把一只灰色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一辆全新的其它垃圾分类运输车中。不远处的香滨苑,十几只不同颜色垃圾桶整齐地摆在小区垃圾收集点。垃圾分类运输车驾驶员顾潮鲸指着四只不同颜色垃圾桶说:“灰色桶里装的是其它垃圾,蓝色桶里装的是可回收物,绿色桶是专门用来装厨余垃圾的,红色桶则装有害垃圾。我这次运走的是不可回收垃圾,待会儿还有同事来运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另外由专门的再生资源公司来回收。”
开发区学校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孩子们在学校里已经自觉形成和养成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可回到家,却发现自己生活的小区,或是在一些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设施并不齐备。
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程长生说,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全体市民参与,是推行垃圾分类一个很好的载体。但如何让全体市民自觉参与进来?在管理上一定要科学,在方法上一定要简单明了,如农村垃圾分类中“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就一目了然,设两个桶就行了。其次,要有处罚,有章可循,管理上要有手段。第三,环节上步步相扣,垃圾分类分好了,拿到小区楼下没有分,全部合到一起,整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分好以后,在运输过程当中,又把它合到一起,就没有起到垃圾分类效果。如今,这样的尴尬在开发区正逐步得到解决。
开发区行政执法分局环卫科副科长郎丽晓介绍,本月初开始,开发区新购置的9辆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已投入使用,率先在已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小区及单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多数住户看到我们把垃圾分类运输后,能比以前更加自觉地配合把家里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投到不同的垃圾桶里。顾潮鲸也说,20多天过去了,他负责运输区域不可回收垃圾的量减少了一成以上。
与此同时,开发区首个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已经在欧景名城调试完毕,马上可以投入使用。该系统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它主要是由一台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一组智能垃圾分类专用收集箱、一个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平台组成的。巡检员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图标,即可知道这袋垃圾来自哪一户居民,其垃圾分类是否准确。巡检后产生的数据会第一时间回传到数据平台上,短信告知居民,从而实现垃圾分类“实名制”。
开发区行政执法分局局长蔡金锣认为,垃圾分类看起来简单,但“最后一米”很难跨越。跨越垃圾分类“最后一米”,要走好三步棋:第一步是让市民清楚知道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第二步是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第三步也是关键一步,就是要科学配置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清运车等,杜绝出现市民找不到分类垃圾桶投放以及分类投放的垃圾被搅和在一起倒入垃圾清运车现象。“开发区在这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仍需努力,真正把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