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MB10327095/2017-05194

  • 文件名称: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 成文日期:

    2017-08-1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工作思路

    日期:2017-08-18 00:00:00 来源:开发区新闻中心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改革统领全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五个“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建平台、招大商、聚产业、惠民生,加速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优质高效发展引领区、转型升级先行区、创新驱动样板区、千亿产业发展重点区和‘两美’建设示范区”,为建成“七个新”开发区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力争9.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力争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力争2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力争18%;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力争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强化项目攻坚,扩大有效投资

    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招商招才同步,以北京、上海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和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赛伯乐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引浙商、招央(省)企、选外资并举力争引进国内外500强等行业领军企业和投资20亿元以上大项目1个以上,10亿元以上大项目2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引进新项目总投资15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75亿元以上,服务业和信息网络经济项目35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引进内资50亿元,引进浙商回归资金25亿元。

    加速产业平台建设。新能源汽车、健康生物、信息网络经济和文化科技创意等四大产业园完成投资9亿元以上,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现代大道、双太双南线迁改、汤溪变电所、罗埠变电所、宁能热电、金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健康生物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为园区项目推进提供条件。

    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5.5亿元以上。重点推进一批在谈项目加快落地,确保一批新项目入园开工,完成投资39亿元以上。推进金华康恩贝国际化先进制药基地、浙江江天电机空气压缩机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46个在建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重点促进信和科技铜基银基钎料和研发中心、弘驰科技自动变速器等项目全面竣工,金岭实业精制食品级1000N-乙酰、金华鼎源糖业食品公司精制糖加工等项目全面投产;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总投入68亿元,增长25%,重点推进浙江今跃机械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浙江银宇纺织细旦涤纶长丝等一批技改项目实施。

    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按照“保续建、保产业、保民生”的原则,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99项,年度计划投资40.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攻坚克难保进度,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90%以上。

    二、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高效优质发展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围绕汽车及配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狠抓“四个一批”,培育制造业优势企业,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培育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个、10亿元以上企业10个,5亿元以上企业15个;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加大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力度,力争培育高成长性企业40个,其中3亿元以上企业25个;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实施“5+3”培育机制,重点做好今飞、银宇、绿源、金大、科惠等5家上市培育对象指导工作,力争新增信和、派尼尔、嘉宝莉等3家上市培育对象企业;帮扶一批困难企业,继续全力帮扶17家困难企业,加强政银企合作,有效发挥企业周转金作用,引导企业优化资金投放结构,加强资金链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企业资金风险的产生和蔓延。力争培育“小升规”企业15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225家以上。力争汽车及配件产业实现产值超26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70亿元,同比增长20%,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42亿元。

    推动信息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促进信息网络经济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新增信息网络经济企业100家以上,盘活信息网络经济发展场地10万平方米,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00亿元以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以上。发挥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赛伯乐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平台和91585173等龙头企业作用,引进设立信息网络经济创投基金,以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科技成果、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园区,吸引一批结算中心、网络营运中心入驻开发区,打造金华信息网络经济高地。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把开发区打造成大学生创业创新乐园。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地处市区商贸中心优势,主动参与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加大对福泰隆、易川、英诺珐等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大丛林医药物流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汤溪“九峰探古”等美丽乡村风景线,启动九峰温泉养生城和浙江金西文化互动体验园建设,将九峰山景区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发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省级区域名牌的块状效应,加快制订信息网络经济联盟标准,争创省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5%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速20%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进程,引导农业生态高效发展,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夯实金西产粮区地位,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新增粮食功能区建设面积7200亩以上,创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以上,创建现代农业精品园2个以上,推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家庭农场等发展。重视农旅结合,规划与引导农民“种景”,提高农业效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管护。严格执行禁限养区制度,全年生猪养殖量控制在16万头以内、奶牛养殖量控制在1800头以内。抓好农村土地确权赋权改革,规范宅基地管理,全面完成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造。

    三、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作用,加快传统制造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改造步伐,实施市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8个以上,培育“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0家,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完善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四换三名”进程,着力培育一批“名企、名品、名家”。继续做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设立开发区政府质量奖,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零地”投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与中科院金华科技园整合提升,加快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汽摩配研发测试中心、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赛伯乐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发明专利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转型的贡献率。争取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合作,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企业。全面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试点工作。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以上,省级以上新产品计划15项以上。

    深化“四破”专项整治。在“四破”的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坚持“四破”整治与规划、培育、招商同步,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信息网络经济产业园、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相关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整治区块和整治企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改善城市形象。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院校、科研机构沟通联系。加快引进培养“国千”、“省千”等高端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坚持产业链引才,发挥人才资源集聚效应,为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完善城镇功能,统筹城乡发展

    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按照“精品城市”要求,实现一环路贯通,加快330国道改造、义乌街延伸等湖海塘区块道路工程和配套项目建设,加速湖海塘公园景观工程建设。完成国际友城公园地下车库和景观工程。加快重点区块水、电、路、公交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

    推动金西小城市发展。以培育金华卫星城为目标,完善规划布局,突出功能配置,坚持产城联动,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金西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支撑;加强集镇改造提升,继续开展金西三镇“美丽一条街”建设和截污纳管等工作,推进衢江(金华段)航运开发建设,为建成金西小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加快推进城区居住小区及背街小巷截污纳管,完成5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梅溪、莘畈溪、厚大溪、罗埠溪等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启动武义江左岸(330国道至洪坞桥)堤防加固改造工程,持续扩大“五水共治”、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成果。

    聚力攻坚“三改一拆”。以完善防违控违长效机制为重点,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村(居)民建房监管网络,坚决控制新增违法建筑,深入开展“无违建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启动5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旧住宅区改造14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面积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寓式安置房30万平方米。

    着力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认真落实“城区市容秩序整治、集镇环境卫生整治”等十大专项整治贯彻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计划,治气尘,降雾霾。加强环境监管,持续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工作,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加大卫片执法力度,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数字城管体系,完善老旧小区配套建设和物管服务,推进村改居工作。全面打通断头路,优化路网节点,治拥堵,保畅通,提升城市品位。

    五、强化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编制《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完成70个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以点成线,着力打造两条美丽风景线。加大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推进寺平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建设金西文化中心,新增农村文化礼堂5所,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继续抓好校园提档工程,完成湖海塘学校、罗埠小学综合楼等续建项目,启动洋埠中小学迁建(改造)筹建工作。发挥名校优势,加快南苑中学、东苑小学两个教育集团发展,继续加强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入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打响学在开发区教育品牌。金西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全面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完善基层体育设施,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增强人民身体素质。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积极推进职工医疗互助扩面工作,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新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8家,建成江南老年公寓,创建市级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5个以上;深入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完善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扶持办法,新建残疾人康复站8家;改扩新建避灾安置场所30家,按户籍人口不低于15/人的标准筹集医疗救助资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坚持依法治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畅通信访渠道,抓好问题解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深化安全生产大整治大排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稳定有序。

    六、坚持深化改革,激发主体活力

    推进投融资改革。适应政府债务管理新要求,加强经营性债务与公益性债务的分类管理。深化EPC+融资、BOT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养老事业等公共服务建设。

    创新政府服务。加大安监、农技、招商、卫生等方面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实施金西医院由金华市中心医院委托管理。建立创新服务中心,与北京中关村、北大科技园、张江高科、美国硅谷等国内外科技、人才高地对接,助推产业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企业“零地”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实现行政审批“一口式”服务、一门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理、透明办理,以权力减法换取市场加法。

    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财力增长与税收贡献、重点工作、民生工程等挂钩的新机制;创新税收分成管理办法,加大对乡镇(街道)财力的支持力度,做强做大乡镇(街道)经济

    七、加强自身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中共金华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金华建设的决定》,开展学法用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转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以创新理念、法治思维开展“十三五”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

    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高水平建成“四张清单一张网”。开展正风提效“十项整治”和党员干部“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严明纪律、严纠“四风”、严查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提升干部精气神。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党内生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推进乡镇(街道)纪(工)委回归主业,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升开发区知名度。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全面进步、全面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和各项事业“书记抓、抓书记”职责。坚持“实绩用人”的干部选用导向,围绕四大产业平台,深化干部一线攻坚、一线锤炼、一线选拔机制,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打造一支“敢担当、敢突破、善攻坚”的开发区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党员干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能力。深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五星争创”活动,深入实施村居党员“积分管理”,推动党员主动作为。探索村改居党建工作,推进“电商时代”网络产业党建新模式,打造基层党建红色示范带和党群服务中心。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工委等群众组织服务中心工作的作用。

    为抓好2015年工作,广大干部员工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进一步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敢于担当、通力协作、干净干事,全力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走在前列。

    一是坚持改革导向。开发区要勇当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开发区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要求,紧密结合开发区实际,敢于冲锋陷阵,勇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着力改革审批流程、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管理机制,以改革激活创新动力、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要深刻认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工作、生活与思维的大变革,以超前的眼光和足够的勇气拥抱大数据时代;要以建设金华信息网络经济高地为目标,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经济,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经济创新发展新引擎,精准对焦五大千亿产业,全力推动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开发区经济发展升级版。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要继续按照“深度开发江南,强力开发金西”的要求,统筹安排项目与投资,合理配置力量与资源,加强两个区块联动发展,融合发展;要坚持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对“三农”政策倾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业“两区”水平,形成城乡协调的新局面;要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顽强拼搏。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继续发挥难能可贵的“敢担当、敢突破、善攻坚”的开发区精神,树立“决心要比困难大,办法要比困难多”的豪气,坚持“一线抓责任落实,一线抓问题解决,一线抓工作推进”的一线工作法,保证各项重点难点工作大突破;要只争朝夕不懈怠,顽强拼搏不停顿,发扬“6+1”“白+黑”的奉献精神,形成正常工作日全员分头抓落实,周末时间领导干部集中抓协调的工作新常态,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把开发区经济纳入优质快速的发展轨道,把各项事业不断推上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