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汤溪城隍庙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1989年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溪城隍庙位约建于明成化8年(公元1472年),由汤溪县第一任知县宋约所建。其规模在以后修建中逐步扩大。现保留的城隍庙为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重建,建筑群疏落有致地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占地面积22565㎡,建筑面积达3278㎡,有江南第一庙之誉。汤溪城隍庙前后共七进之多,按照封建宗法礼制营造,对称规整、气势壮观、雕梁画栋,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正殿(前后四进)和寝殿(前后两进)等,共计屋柱330根,屋宇108间,天井9处,院落5处。城隍庙分头门、正殿、寝殿三大部分。头门设三门,中门顶额曰“金汤巩固”。门内左右有楼,中设舞台,供酬神演剧之用。
婺城区汤溪城隍庙摆胜是最具地方特色的祭祀酬神礼仪,是当地老百姓以献供的形式感谢城隍庙神巡禾驱瘟,保住丰收。古仙舟的先民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都要在祖宗画像前供奉一桶米饭,一坛芋羹,一碟豆腐,一碟煎饼,一碟芥茶,这叫“摆珍”。正月初五撤去供品,叫“收珍”。城隍庙摆胜源于民间“摆胜”始于明,盛于清,是祭祀中最为隆重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