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堰头村,才为人知的中国传统村落

日期:2019-08-20 15:55:50 来源:​金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 作者:​胡阿荣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上堰头村,位于浙中金衢盆地之南沿,东入汤莘四车道公路,十分钟可达杭金衢高速公路金西出入口。省级名胜风景区九峰山如莲花九瓣,巍峨耸挺;南侧,丹霞风貌仙源南山中,如龙盘凤翔;西侧,缓坡丘陵,果树茶叶,苗木葱茏,过了坡就是衢州市龙游县管辖地域,素有“一脚踩两县”之称;北边,良田百顷,阡陌纵横,秧田果蔬,稻菽泛浪,令人流连。布局别致,活泼灵动的水系,曲曲弯弯的“叶坦堰”水流潺潺,清渠绕户,而池塘倒映着黛瓦粉墙,空中飘动着炊烟盈盈;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卷。

  吴姓,出自黄帝姬姓,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夫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山西岐山一带)定居,他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泰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家眷远走南方吴越一带,建立吴国。泰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世祖。吴氏世孙,祖德不泯,历任多代皇帝。

  根据《兰源吴氏宗谱》记载,堰头吴氏始祖跻六公,名吴竣,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年),时任江西省弋阳县知县。家居遂昌县马埠村。骑着白马途经此地,观兰源老鹰潭地貌如凤凰展翅,东为九峰拱秀,南为毛竹尖山妩媚空灵,姑蔑溪(今叫莘畈溪)清流曲折蜿蜒,溪水潺潺,土地肥沃,勾勒出一处迷人静溢的田园风光。是宜居发祥之地。于是,扶老携幼居家从遂昌翻越南山迁居兰源堰头村定居。亘古至今,世代繁衍。以耕读为家风,八世太公吴希颜与堂弟吴因雷同科参加殿试,吴希颜擢进士,吴因雷荣获第一名,在临安考取历史上第18代文状元。擢第殿元,他也是汤溪一带第一个状元。宋理宗赵昀题写“甲第名家”,上堰头村又有“状元村”之称。期间,还考取过进士2人,举人2人,秀才多人,儒学商贾无数,至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

  吴氏宗祠是古代吴氏宗族处理族中事务,修宗谱,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所以也叫“萃德堂”。宗祠建筑坐西朝东,布局为三间三进,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约600平方米,一进设有古戏台,进深九檩,硬山顶,砚台形天井明堂,明间用方形青色石柱,跺斧极为精细,中厅以硬木为柱口,过中厅进后厅,两条各设小型天井,以利于采光通风,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带左右两廊。第三进,就是后堂。整幢祠堂空间宽敞明亮,数十根粗大的木柱和石柱支撑起整座祠堂,而梁架木构件也特别粗大恢宏,气势颇为宏伟,梁架、斗拱、雀替、牛腿都饰于木雕,线条简洁明快,处处散发着粗犷与清幽的时代风格,是典型的明清年代的建筑特征。在幽暗的光线中,使这幢几百年的古祠堂愈发深邃,昔日的光彩与繁华,被历史风干出一片乌黑错别有致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