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MB10327095/2022-12447

  • 文件名称:

    金华开发区2022年工作计划

  • 发布机构: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成文日期:

    2022-09-1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开发区2022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2-09-14 16:28:15 来源:金华开发区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金华开发区2022年工作计划

     

    2022,是金华开发区成立三十周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树立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就要冲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攻坚难点,奋力实现“7个显著提升,推动整体工作开新局,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2022年金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8%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37%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冲刺亩均、人均指标提升上见到实效,逐步在主导产业总量及占比、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培育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围绕以上目标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首位战略,实现人才科创能级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是创新之首、核心所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通科研设施、人才、孵化转化三大体系,全面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强化要素保障。整合出台涉及产业、用地、财政、人才等要素政策,加大人才用房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三大人才集聚工程(产业人才、金开英才、婺星回归),深入实施揭榜挂帅机制、金开工匠培育计划,新增专技人才2000人以上;积极落实创新型土地要素、财政科技投入、组织领导机制三大保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形成成本低、投入多元化、科研机构多层次的研发投入体系。

    加大科研投入。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规上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比重增长10%,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项目立项20项以上;力争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20%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3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速达到43%

    做强科研平台。主动融入国家级高新园区、浙中实验室、百城百园等区域重大平台,提升在沪、杭等地设立的科创中心、人才大厦科创飞地引领作用主动谋划参与中医药省实验室和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建设,搭建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新建设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5家、市级研发中心20家;用足用好工程师+创新中心平台,完成市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6个以上,攻克产业难题超10项。

    (二)狠抓项目攻坚,实现年度有效投资显著提升

    积极融入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高端制造供应链,强化重大项目招引,稳步巩固并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高位谋划。政府端、市场端双向发力,科学推进政府专项债发行,2022年拟实施环宇科技芯城、金湖医院等重大项目333项,总投资超千亿元,重构整个江南的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商业圈等架构体系,尽快形成通过大项目实施牵引拉动高强度投资的可持续态势,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推进招大引强。坚持巩固长三角、开拓珠三角、兼顾京津冀招商引资战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持续精准发力,2022年力争全年招引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19个,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以上,全年完成实到外资、实到内资有新突破。

    推进建设投产。做好签约项目供地、政策处理等要素保障,不定期走访项目施工现场,动态掌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落得了地、开得了工、投得了产,2022年,力争项目开工15个、竣工15个、投产10个,完成制造业投资31.87亿元,增速达15%以上。

    (三)聚焦提质增量,实现平台产业能级显著提升

    有效突破空间、动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打出抬底、扩中、育龙头组合拳,全面增强平台承载力、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强力拓平台。推进工业红线试点改革,加快涉及未来社区、园中村等遗留问题处置,细化专项规划方案,推动极简审批”“拿地即开工等效率变革。做大做强中央创新城、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生物产业园三大市级万亩平台完成全年投资450亿元以上,两大工业平台产值力争250亿元。加快高畈等6个园中村拆除和遗留问题处置,提速骑客、英科尔、金钟等产业项目落地,加快金华之心、百诚等项目建成投产。

    强力兴产业。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分类施策、强力突围,打造更多未来工厂”“行业龙头。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打造2.0版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强化集聚效应,巩固升级汽车整车制造、关键配部件制造等行业基础,拓展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零跑整车二期等新项目落地。数字经济产业谋划布局3-5个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数字经济园区,着力抓好动漫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10平方公里信息科创走廊、百亿能级的互联网乐乐小镇160万方数字科创平台,新增物理发展空间不少于10万方;大健康产业联动花园生物、尖峰等重大企业,谋划实施一批制剂和原料药一体化项目,在中央创新城(南区)建设医药研发平台,加快培育赛默制药等CMO企业,开发具有特色的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和绿色食品。商贸服务搭建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加快重构江南商业版图,复兴汤溪古城,实现效益倍增。

    强力破低效。力争完成低效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120家,完成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70家以上,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8家以上;加强企业梯度培育,重点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完成小升规企业30家,企业评价700家以上,实现亩均效益大幅提升。力争完成股改、上市、挂牌企业8家,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20万元。

    (四)提速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产业为先,扛起经济主战场职责,强调量的合理增长,加快产业支撑+就业容量+收入分配+公共配套+文化生态等多要素融合,调配为辅,优化蛋糕分享法。

    促进多元就业。“112”体系(1个见习平台,1个合作联盟,2个保障机制)强化就业兜底保障,丰富企业见习岗位菜单式指引,建立健全企业用工补助机制,争创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全力构建网红直播+电商平台+供应链新型贸易体系,加快推进罗埠等一批省级商贸特色镇淘宝镇建设,新增电商村5个。

    增强民生配套。办好交通物流、用电用水等十方面民生实事;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村卫生室规范率达到80%加快公办园建设,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53%;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建设东苑小学两个新校区、李渔初中等一批学校,加速万生同城待遇。全力做好2022年省运会、亚运会赛事筹办和保障。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金兰金武同城化,实现人口净流入增量提质。

    打造富美乡村。打造非遗、古村等多元农旅研学圈,农旅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统筹两进两回、院地合作、政策供给等,加快扩中、全面提低,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2%,不断提升共同富裕幸福内涵。创建8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6区级和美乡村示范村(社区)。进一步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实践成果,加快有机可乘智慧农机服务迭代升级,全面推广应用。以标配+乐居、乐业、乐游、乐归等四种模式,推进未来乡村改革试点。全面完成2.65万亩粮功区非粮化整治优化,力争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能繁母猪存栏1万头。

    优化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水、气、土“3个必争行动聚焦一般工业污泥处置能力不足等五大问题,加快项目准入环评一件事改革,推进山嘴头、西关社区省级低碳试点建设;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96%以上;废弃物无害化综合回收利用处理率90%以上;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1个。

    (五)加快优化重构,实现城乡空间品质显著提升

    锁定重点片区,做好做实要素盘活、投资拉动、产业导入、提质增效四项重点任务,加速区域蝶变。

    做好顶层统筹。管委会抓统筹+部门抓业务+乡镇抓支撑+国资公司抓落地工作机制,推进城市更新实施意见及片区综合开发策划方案落地实施,规范城市更新项目管理,导入央企及社会资本,强力推进片区开发。按照特许经营+国资公司+大型央企的开发架构,优化片区综合开发各项清单和考核工作机制。

    全面盘活存量。加快68家企业,腾挪空间超3000亩,更新44宗492亩小地块;以片区开发政策、“新四破”工作方案为导向,以“百日攻坚”行动为推手,全力推进做地工作,力争实现出让金收入50亿元。加快12个城中村改造、37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整治低效用4000亩以上

    突破重点区块。锁定秋滨、中央创新城(南区)、双溪西路两侧(含五百滩)、九峰山等十个片区,完成产业导入、城中村改造、公共服务配套等多维度城市系统性优化。加速湖海塘以西3.3平方公里开发,实施秋滨区块28平方公里内103个城市更新征收项目,强力拉动市区工业空间、亩均效益双提升。

    (六)聚焦多元贯通,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更加注重党建引领,更加重视科技支撑,更加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积极打造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开发区样板。

    完善大网格、微治理体系。压紧压实四级微网格责任,建强网格支部,构建全领域覆盖、全方位协同、全要素联动的网格化治理制度体系;做强智慧金开基层治理服务平台,打造部门事权大整合的网上超市,力争在2022年底平台用户突破20万;深化工会代办服务,紧扣两大赛事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和安保机制,继续深入实施红领把关人培育计划,完善互联网企业红领青年网络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小区党建最小红色作战单元,强化红色物业联盟网格载体,深化红色驿站一码双色体系,推进网络生态瞭望哨工程。

    发力大平安、大化解活动。以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为主线,围绕3个专题和9项专项整治,做实政策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等,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排查和问题整改,规范化建设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20处,推进普查工作和成果转化运用;深入开展大家访、大代办、大接访、大化解活动,抓好矛盾纠纷兜底化解,力争信访总量较前三年平均值下降20%以上,完成10平安示范村(社区)创建。不断规范疫情防控场景流程,提升动态清零水平,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实现一通三见制度闭环。

    (七)打通体系鸿沟,实现改革推进水平显著提升

    聚力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当好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军、试验田、排头兵。

    推深数字化改革。三张清单为导向,按照五个必须要求,全面推动五大系统核心业务梳理,谋划落实未来社区、未来工厂、基层治理微智治、文物保护等多跨场景重大应用25个,新增上线应用14个,争取省厅级试点3个,入选省级优秀应用2个,上线市级特色应用5个;启动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工作,推进“152”体系与“141”体系贯通衔接,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全面贯通。

    做实重大改革。牢牢把握重大改革方向,围绕争创省高能级战略平台目标,全面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城市有机更新机制,进一步深化片区开发模式改革;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深化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智能化水平;理顺执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

    加快效率变革。切实提高部门管理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最多跑一次拿地即开工等各项改革;全面梳理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建立网办优先、人机联动、窗口兜底的镇级政务服务模式方便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