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追问”到“三个聚焦” 看金华开发区新发展思路

日期:2025-02-14 08:49:42 来源:​金华开发区 作者:​金开发布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实践出真知,时间见真章。


去年召开的金华开发区工作会议,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建中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的系统逻辑,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三个追问”:今后的路往哪里走?当前的难要如何破?今年的仗该怎么打?


时隔一年,开发区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这些追问可以终结了吗?刚刚结束的2025年工作会议上,王建中又以“三个聚焦”作答,立足当下,呼应过往,展望未来,对新一年开发区工作的战略思路深入剖析和阐述。


在这跨度长达一年的回答里,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和实践逻辑?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聚焦“路往何方”

我们迭代战略明确方向


坚持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是我们党始终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宝贵历史经验。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战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


过去一年,开发区以“对标赶超”的态度明确奋进之路,提出了全力“主战七大片区、打赢三场战役,做强两大平台”的“732”战略体系。一年来,开发区通过这套组合拳,不断盘存量、扩增量、强变量,平台端、产业端、城市端等各个领域实现系统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这充分说明,一个科学合理、紧贴实际的战略体系,能够凝聚共识,激发干劲,促进发展。


2025年,省市两会都明确了新要求新部署。开发区作为市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以更优战略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对此,我们立足实情,从“732”战略体系迭代为“1222”战略体系:


“1”是指以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一个总目标”,这是市委、市政府赋予开发区的使命,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第一个“2”是指以市区首位度提升和都市区能级提升为“两大主任务”,这是开发区的主责主业,要牢牢咬住;


第二个“2”是指以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生物产业园为“两大主阵地”,这是开发区的压舱石,要始终坚守;


第三个“2”是指以双溪西路片区、中央创新区建设为“两大主抓手”,这是开发区城市建设的“双核”,也是开发区“二次生长”的“双擎”。


从2023年的“五个不动摇”,到2024年的“732”,再到今年的“1222”战略体系,开发区每年的战略体系都在变化。这种迭代就像手机系统从4G升到5G,既要保持核心功能稳定,又要加载更先进模块,让机关运转更丝滑。


我们也发现,开发区每年的战略更迭,注重的是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是党工委、管委会在上一年工作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并逐步修正改进的最优解答。这种动态调适的战略智慧,让金开这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既能稳住航向,又能灵活转向。


毕竟,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能持续进化的战略体系,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聚焦“难在何处”

我们细化工作做强支撑


著名的“木桶定律”告诉我们,劣势决定了优势,短板决定了全局。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一条坏鱼坏满汪,一个坏人坏满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是一个意思。补短板很重要。


那么开发区的短板又在哪里?


从地域维度看,开发区的GDP总量在全省91个县(市、区)位居65位,在全市排名第五,主要短板集中在出口、开放、商贸等板块,经济的外向度和内需的活跃度都很不够;


从时间跨度看,从2014年到2024年,开发区生产总值虽然从229亿元跃升至457亿元,成功实现了倍增,但GDP全市占比却从7.1%下滑到6.6%,存在一、三产业偏弱的情况。


尤其在八婺大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下,我们想要实现补短强弱,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做到的。


补短板要学中医“望闻问切”。在我省民营经济遭遇转型阵痛时,政策“老中医”们开出组合药方:既用减税降费“扶正固本”,又拿数字化转型“活血化瘀”,更设企业家紧急热线当“把脉听诊器”。就像给生锈的机器加润滑剂,2024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印证了精准补短的力道。


落地到开发区看,要围绕“1222”战略,细化支撑性体系,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要完善“两大主任务”指标体系,紧扣核心“6+2”指标,统筹研判,千方百计争先进位。特别是在商贸消费领域,要努力跳出落后的被动局面,展现金开应有的担当;


要细化“两大主阵地”评价体系,围绕新能源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健康生物产业发展目标细化分解,下好“链群配”功夫,抓好培新扶优,做强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


要敲实“两大主抓手”关联数据,聚焦更新年度投资体量,强化片区资源联动,创新片区更新举措,发挥专项债券作用,统筹实施推进片区联动开发。


可以说,破解发展的“中梗阻”,就像疏通城市毛细血管——看起来都是掏淤泥、通管道的脏活累活,却能让整个肌体血气畅通。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向难而进,啃得下硬骨头、冲得破“娄山关”、过得去“火焰山”,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把政策蓝图砌成百姓家门口的实景画。


当每个短板都变成进步的阶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像装上了北斗导航,在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中精准破浪。


聚焦“如何再战”

我们紧盯关键落实举措


王建中强调,2025年,“1222”战略体系能否落实落细,关键在打好“五破五攻坚”战:


一是破要素制约,推进空间腾挪大攻坚,这是取胜基础;


二是破项目堵点,推进项目建设大攻坚,这是核心动能;


三是破低效痛点,推进产业升级大攻坚,这是争先重点;


四是破助企盲点,推进涉企服务大攻坚,这是根本保障;


五是破配套短板,推进城市能级大攻坚,这是必要支撑。


围绕这些,2025年开发区要打好“8强8新”组合拳,扬长板、补短板、增后劲:要强平台兴产业,升格智造新高地;要强改革重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要强配套促更新,激发都市新活力;要强开放拉内需,打开循环新通道;要强融合促共富,描绘和美新图景;要强教育优医疗,擦亮文化新品牌;要强治理保稳定,构建安全新格局;要强党建勇担当,强化政治建设,锻造实干新风貌。


需要认识到的是,战略落地不是“写作文”,而是“搞工程”。需要戴着安全帽、扛着测量仪,把政策图纸上的每条虚线都夯成实线。这就像顶级大厨做分子料理,既要把握火候,又要精确到毫克,让每个战略颗粒都能在基层土壤生根发芽。


深圳科技创新战略落地时,把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大目标拆解成137项具体指标,每个实验室、每家企业都收到定制化“任务糖果”。我们也需如此,像“分蛋糕”一样拆解任务,精准投喂到每个齿轮。


同时,我们还得强化“责任到人、挂图作战”机制,把战略压力转化为澎湃动力。江苏推行“链长制”,每条重点产业链由厅级干部挂帅当“链长”,带着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张表驻点办公。就像给机器安装压力传感器,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32个堵点被逐个击破,动力电池全球份额逆势提升5个百分点。


最重要的是,战略落实的硬仗场上,需要更多“对党忠诚、实干担当”的金开铁军。当每个干部都成为战略落地的特种兵,每项政策都配备执行路线图,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开实践就能描绘得更加美好。


蓝图绘就,惟有奋斗;扬帆破浪,正当其时。让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克难攻坚、实干争先,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在“走前列、挑大梁”中诠释金开的最硬核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