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优良的党风政风,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作风建设的接续,是百年党史的传承。要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以严明纪律和严实作风确保党的先进纯洁、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以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是一个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三者的关系决定了,改进作风不能简单就事论事,必须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我们党要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一个都不能少。纪律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先进纯洁;作风建设的目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再到2025年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们党始终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既以铁的纪律从严管党治党、整治各类违纪行为,又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以优良作风赢得人民信任拥护。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抓纪律、抓作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回顾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牢记“两个务必”,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只有持之以恒,一丝不放松、一刻不停顿,才能以优良作风赢得信任和拥护,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以优良作风维护党的先进纯洁。“四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之有关,如果不加以遏制任其蔓延,将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随着党执政时间增加和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作风问题越来越复杂地表现出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抓作风问题这根弦须臾不能松,一松就可能出现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党中央从作风建设特别是整治“四风”等突出问题抓起,找准了管党治党的发力点。现阶段,风腐交织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一体推进“三不腐”,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多措并举全面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作风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窗口。“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必须带好头、当表率,从自身做起、从自身严起。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实践证明,抓作风必须自上而下推动,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就会上行下效、产生强大示范效应。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领导干部要带头转作风、改作风,切实抓好本单位作风建设,更好发挥“头雁”效应,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大多数党员干部转变作风。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久久为功,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纪检监察机关既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自身学习教育,也要立足职能职责推动学习教育在全党扎实开展。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体推进查处问题、制度建设、教育引导,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坚决遏制风腐问题滋生蔓延。要在建章立制上持续发力,盯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织密监督网络,把纠治“四风”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