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日期:2025-07-07 10:42:16 来源:​金华开发区 作者:​金开发布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其实质是一个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度发掘和系统阐述,不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精髓的高度概括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地位,还将这一思想路线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并在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鲜明地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可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因时代的发展、实际条件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色,但贯穿其中的精髓和灵魂,即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始终未变。这一精髓和灵魂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一脉相承的内在根据,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其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上曾经有一些声音,强调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割裂开来,企图肢解或割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之间的继承性与贯通性。这不仅是十分严重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政治问题。在国际共运史上,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其表现就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苏共历史。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的影响,维护党的历史的统一,维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将实事求是提升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这就把实事求是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为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意涵。实事求是不仅是共产党人的“做事”原则,还是“做人”的准则。

实事求是不仅是兴党兴国的生命线,它进一步内化为党员政治身份的鲜明标识,升华为党员的价值观念,这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新的理论认识和贡献。这就使得我们对实事求是的认识从外在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进一步转向对党员身份建构和践行原则的认识。这就党员身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事求是不再是党员可有可无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而是每个党员必须始终坚持的党性规范和价值观准则,党员同志要自觉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此外,一个政党的价值观还代表着该政党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政治目标和治理原则,它是该政党的“精神旗帜”,同时也影响与规范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弘扬以实事求是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对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主张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将实事求是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转化为执政为民的政策措施,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样,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会在社会上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让人民能够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和骨气,从而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

守正创新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守正创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守正创新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守正创新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当代运用,同时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升华。守正创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沃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的中国式概括和时代化表达,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智慧,又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两个结合”的集中体现。

坚持守正创新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守正”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创新”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正”是对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原则方法的概括和提炼,同时,“守正”就是破除不合时宜、不合规律的旧理念、旧思想、旧方法,坚守正道,坚持真理,发现真理。那么,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需要坚守的原则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进一步看,“守正”的过程也是充满斗争与挑战的过程,要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作斗争,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坚守正道,“守正”内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信,外化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与韧性。“创新”,就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丰富,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创新”内在地包含着与时俱进的意蕴。比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要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从而实现理论上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上,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同时要以新的理念、思路、办法、手段解决好智能时代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能力。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守正,才能做到创新。同时,也只有创新,才是对守正的真正坚持和发展。二者辩证统一。坚持守正,创新才拥有明确的立场和原则;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源泉和动力。反之,离开守正的创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创新的守正,则是一种故步自封、僵化凝固,将会阻碍甚至禁锢新事物的发展。因此,守正创新实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如果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解放思想是其前提条件,与时俱进是其内在要求,求真务实是其实践原则和工作指南,那么,守正创新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本质,守正创新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