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步踏秋声 文化润金开 这场大赛绘就基层文化新图景

日期:2025-09-30 11:00:20 来源:​金华开发区 作者:​金开发布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携一缕秋意,赴一场舞蹈盛宴;染一抹月色,品一场文化大餐。9月26日至27日,金华市第十七届广场舞大赛暨金华市第十二届文化礼堂“我们的村舞”广场舞大赛在湖海塘公园拉开帷幕。


此次广场舞大赛分为两天举行,来自全市的37支参赛队伍轮番登台比拼,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形式展示新生活、讴歌新时代,用翩跹舞步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群众文化画卷。



一、一场视听盛宴


9月26日晚上7时,第十二届文化礼堂“我们的村舞”广场舞大赛在金华开发区原创规定舞曲《为你而来》中拉开帷幕,明亮的曲调、优美的旋律、曼妙的舞姿,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随后,《水莲圆周》《彩云追月》《花飞花舞》《万泉河水》等精彩节目轮番登台,20支参赛队伍以饱满的热情和极具地域特色的肢体语言,将八婺大地的风土人情与时代脉搏融于舞步,既有革命文化的激昂豪迈,又有金华地域文化的深邃温婉,还有时尚潮流的动感活力,全方位展现了全市群众文化的蓬勃生机。



“去年广场舞大赛我们表演了种稻的场景,今年我们就展示丰收割稻的故事。”开发区汤溪镇下伊村文化礼堂舞蹈队领队童贞告诉记者,为了体现金西农耕文化,从6月就开始了编舞筹备工作,7月排舞以来更是经历多次音乐、动作修改,“我们想用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编排风格,融合金西乡土风情,展现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淳朴。”



9月27日晚,第十七届广场舞大赛现场,17支参赛队伍“舞”力全开,从灵动婉约的古典舞元素到活力四射的现代舞编排,从展现民俗风情的特色动作到传递家国情怀的集体造型,每一支队伍都以独特的创意和扎实的功底,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场舞林盛会。



金华市南苑小学舞蹈队是唯一一支由孩子组成的队伍,26名小朋友将现代舞的流畅感与广场舞的普适性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动作,展现开发区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暑假期间一直在集训,孩子们每天要练习四五个小时,但没有喊过累,都想把动作做得更好,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领队陈潇潇说。



台上选手们跳得劲头十足,台下观众也看得尽兴。“两天的广场舞比赛真的很精彩,既充满了浓浓的地域文化,又不失激情与活力。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既感受到广场舞的魅力,也了解到不少金华的文化特色。”市民张涛说。带着孙女来看比赛的市民王成远看得格外投入:“这些节目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代感,我们老百姓就喜欢看这样的热闹,感觉生活特别有滋味!”


二、一个交流平台


“这次参赛我最大的收获是,全市这么多高水平的队伍,这么多优秀作品,让我们开了眼界。”开发区西关街道雅韵舞蹈队队员朱翠萍说,之前编舞总局限在自己熟悉的风格里,这次看了其他队伍把很多元素融入广场舞,特别受启发。“比赛结束后我们已经和其他队伍互加了微信,打算以后常交流编舞技巧,把更多新鲜想法带回街道。”朱翠萍说。



得知有广场舞大赛,来自武义的范晓娟和姐妹们组团来到湖海塘公园。“我们是来学习的,之前跳广场舞总觉得动作编排不够丰富,这次专门记录了好几支队伍的队形变化和手势设计,回去后想试着改编到我们的舞蹈里。”范晓娟说。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最具活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既是基层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推动全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开发区深耕“金开文艺精品”培育项目,首创“乡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作路径,鼓励群众将地方传统方言、民俗风情、历史故事融入文艺创作,构建起“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的闭环生态体系。从讲述基层百姓真实故事的舞蹈《阿姆摄影队》、传承千年稻作文明的《南山有禾》,到致敬时代榜样、弘扬正能量的婺剧《陈双田书记》、活化历史记忆的舞台剧《活着的上山文化・汤溪传》,一批涵盖舞蹈、戏曲、舞台剧等多元艺术形式的原创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显著提升了区域文化影响力与品牌辨识度。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更是百姓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开发区秉持“保护优先、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打造了寺平村、五都钱村等一批融传统与科技于一体的特色文化礼堂,推出“文艺赋美 村歌嘹亮”“我们的村晚”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在时代创新的旋律中、在百姓的欢笑声中焕发新生,实现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承办本次大赛,是开发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契机。”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开发区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深耕基层文化沃土,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培育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与文化品牌,让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三、一次高效协同


一次精彩纷呈的活动,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坚守付出。早在比赛前一周,开发区就组建了由宣传部、社会事务部(卫健)、综合行政执法分局、市场监管分局、江南公安分局、消防救援大队、交警大队、金开城投集团(海棠园林)、金开资产运营集团(江南保安)等多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召开多次协调会细化分工。



比赛中,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协同配合更是无缝衔接。9月26日下午5时,距离比赛开始还有2小时,交警已在湖海塘公园周边的双龙南街、志和路等主要路口设置临时交通引导岗,对过往车辆进行分流,避免交通拥堵;执法队员对公园入口至舞台的沿线道路进行巡查,同时规范周边流动摊贩经营,维护现场秩序;安保人员则按照提前划定的区域,在观众入口处引导市民有序入场。



后台区域,社会事务部的医护人员已搭建好临时医疗点,摆放好血压仪、急救箱等设备;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的队员们对舞台电路、消防设施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则穿梭在非遗市集,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相关部门还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备选方案。正是这种“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模式,让两天的比赛全程零失误,不仅赢得了参赛队伍与观众的好评,更展现了开发区高效的组织保障能力。


当夜色渐深,湖海塘公园的灯光与群众的笑意交织成温暖的画面,这场集舞蹈竞技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盛会缓缓落下帷幕,但属于开发区基层文化的活力从未停止——广场舞的节拍仍会在社区广场、农村文化礼堂回响,非遗的匠心仍会在代代传承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