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MB10327095/2019-05307
金华开发区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9-08-19
主动公开

收起

播放

重播

朗读
砥砺前行夯实基础 对标比拼奋力赶超
——金华开发区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19年6月21日)
今年以来,金华开发区聚焦打赢“九场硬战”,围绕“对标比拼勇赶超”和“十百千万”竞赛,以重点工作“晒拼创”为抓手,大抓平台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经济动能不断积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1-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86.3亿元,增加值33.6亿元、增长5.2%;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亿元,批零住餐业75.7亿元、增长5.7%,其中批发业增长13%、居全市第4;财政收入2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亿元、增长22.6%;政府性基金支出6.6亿元、增长37%,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3亿元。1-4月营利性服务业16.4亿元、增长15.4%;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8.3%,居全市第3、第2。
一、 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对冲下行压力。一是招商引资取得突破。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137.78亿元;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项目4个;目前在谈促签约项目21个。新进外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市第5。二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争取中央资金1.75亿元,省重点、市重点、人大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84亿元、13.35亿元、4.56亿元、22.05亿元;完成县市长工程开工谋划6个;5个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开工;192个政府投资项目已开工108个,完成投资22.05亿元。新增土建开工项目9个;康恩贝、万里扬、通园等项目试生产;零跑项目四大主车间即将具备试生产条件;北大科技园二期下半年可投入使用。三是飞地建设持续推动。杭州飞地率先突破,晴天太阳能等3家企业入驻;沪深飞地加快落实,成功选树首批5名招商大使。
(二)聚焦创新转型,提升产业层次。一是产业扶持加大力度。制定出台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两大细分行业培育实施方案;完善信息经济产业园招商办法,推进北大、联冠、亿博等园区建设和企业扩容计划;制定物流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商贸业入库企业7家,目前在库333家。二是创新驱动步伐加快。入选市重点技改项目32个,居市区第1;入选市技术创新项目36个,连续5年居全市第1;申报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7个;创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3家;培育省众创空间1家;培育省农业星创天地2家;川抗所金华分所、中加科技园等加快推进。三是破立并举提质增效。分别完成旧厂区改造、标准厂房建设19.82万平方米、16.2万平方米;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98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39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310亩;供地10宗共515亩,出具规划条件书14宗共854.9亩;谋划启动7个小微园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亿元。
(三)聚焦重点区块更新,深挖潜力增动能。一是深入研究明晰路径。对中央创新区、行政商贸区、金西新区、秋滨老工业区等区块系统谋划研究,探索土地一级开发机制,对接中铁建在项宅区块开展试点。二是围绕征收攻坚破难。三瑞堂、南塘、茶堰、石门农场、后宋等共3328亩土地完成征收;启动山嘴头、茶堰、三瑞堂等整村搬迁,开展后徐、马鞍山、轻轨项目等扫尾攻坚。规范工业企业收回程序,恒越建设、宏发工具、老汤齿等签约,冠华水晶、通园建设、佳宝车业等拆除;小微园、沿江、湖海塘以西等区块成型。三是重点平台拓展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完成工业4.0空间提升设计,3300亩土地完成流转,经三街、现代大道西延、BRT5号线首末站完成拔钉清障,完成小微园一期162亩交付、二期172.6亩政策处理,花园头自然村37户全部签约、拆除35户。信息经济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签订入驻意向书企业25家,总面积4万平方米。健康生物产业园35项重点工作,有半数以上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土地整治加快推进。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验收4个共18.9亩,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1个共238亩。汤溪上境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人居环境提升、水系连通工程,立项垦造耕地项目115亩;苏孟乡后徐村立项建设用地复垦项目26亩。
(四)聚焦重点领域改革,聚力前行破坚冰。一是国企改革重组蹄疾步稳。全面启动区属国有企业改革,6家一级区属国有企业完成平稳高效重组。二是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推进整体绩效预算改革,积极探索部门预算总额包干模式。三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见效。先行先试“企业开办马上办”全国试点,领衔上线全省首个“零见面”平台,获省领导冯飞、王文序批示肯定;深化“无证明城市”改革,金西办事中心建成示范点;率先试用“新办智能一网通平台”,试点推行税务沟通征纳平台;4块“标准地”顺利摘牌,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进。
(五)聚焦重点民生实事,统筹社会发展大局。一是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启动14个村项目建设,通过验收1个、完工待验收3个、在建6个;12个村农民饮用水达标提升项目完成7个;1-5月接待游客383.14万人次、增长5.6%,旅游总收入36.62亿元、增长13.56%。二是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开设创建讲堂,组织知识竞赛获全市第2,“春季风暴”专项整治、“红五月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等行动取得成效;承办全市首场文明社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开发区作典型经验交流;接待义乌、山西等地考察团参观学习。三是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双龙南街(环城南路—海棠路)优化改造工程已完工,金婺大桥重建等77个城建项目正加快推进;全面落实启动19个安置房项目建设,蟠龙8.75万平方米公寓式安置房主体结顶;38个生态廊道和“五水共治”项目,2/3以上已开工,完成投资近9亿元;未来社区建设试点方案已报省发改委终审;一批学校医院项目相继启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长效机制日益完善,菁莪·家掌通思政课创新平台上线,引起国家级媒体广泛关注;下拨各类救助资金788万元;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站163家;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老大病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3.39%、98.83%、75%;19个行政村629名失地农民参保,缴纳政府补贴资金2830.5万元;返还困难企业社保退费800多家共7800余万元。四是社会治理全面见效。1-5月,开发区赴省27人次,去年同期94人次,同比下降71%;进京上访2人次,去年同期29人次,同比下降93%。1-5月,在全市信访、民情民访代办、扫黑除恶等排名中,开发区跻身第一方阵。
(六)聚焦重点薄弱环节,狠抓党建促整改。一是积极打造“最小红色治理圈”。在26个红色物业和业委会试点基础上探索建立“红业联盟”,雅苑社区实现从全市24名到第1名的“逆袭”;全面推行“四知道四报告”基层治理新模式,建立最小基层治理圈1148个,开展活动1800多场;对2227名村干部全面核查,清理受刑事处罚村干部13名;推广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实现全覆盖,学员总数达1318人,平均参与度89%;注册志愿者达63348人,累计服务231万小时。二是全力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巡视反馈的47个问题已整改完成33个、正在整改14个,移交的208个信访件已办结204个,40个涉纪信访件已办结36个,对违规违纪的立案29件、党纪处分15人、政务处分10人。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警示教育活动。召开开发区三级千人动员部署大会,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参观清廉金华教育基地,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一把手”上廉政党课等系列活动。四是扎实做好各类专项督查。深入开展纪检先锋“五个一”行动,开展重点工作监督检查89次,发现问题线索72条,问责22人;深入开展“扛责任、强担当、治顽疾、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各类明查暗访242次515家(次)单位,处置领导批示件8件,发现问题线索99条,问责37人;清退违规津补贴、违规公款消费82.8万元,下发通报3期;持续推进“三清理一规范”专项行动,立案查处违规借贷党员领导干部1人,拟给予第一种形态处理2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开发区发展仍面临着项目实施存在较多制约因素、工业经济下行压力犹在、发展产业支撑乏力动力不足、中美贸易战影响日益显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二、 下半年工作重点及举措
围绕“力争三年,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排名进前十”目标,对标学习张江高新区,对标比拼温州开发区,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实到外资6300万美元,实到内资7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同步增长;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大抓平台强拓展。建立重大平台协调指挥中心,围绕征迁清零、土地报批、政策处理、项目推进等工作。加快中央创新区规划建设,打造融合生态、文化、创新的城市绿谷,提升湖海塘城市“南客厅”,落地开工金西康养综合体,推进信息经济产业园开园扩容,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生物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真正形成。
(二)大抓项目强推进。围绕年初排定的197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力抓好落地推进,实行红黄榜制度,力促花园生物、万里扬、今飞等重点项目早日竣工投产,推动小微园区“双千工程”提速发力,集中开工总投资117.06亿元的学校医院、工业经济、文明城市创建、安置房等39个项目。
(三)大抓招商强引资。坚持招大引强“一号工程”不动摇,继续完善“1+N”招商政策,创新推进飞地招商、委托招商、市场化招商等方式,以更大力度、更高精度对接,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强与知名厂家合作,加大外资招引力度。全年力争签约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8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6个。
(四)大抓低效强转型。多方施策,盘活存量资产,夯实高质量基础。坚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力争完成50家亩产税收1万元以下企业处置、1000亩以上低效用地处置,实现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重点推进105家、5000亩亩产税收1万元以下企业整治提升,推进160家、5000亩亩产税收1-5万元企业达标提升。开展工业厂房租赁情况清查行动,并推进16家低效工业企业的司法处置。
(五)大抓服务强保障。以落实做细企业“三服务”为重点,建立涉企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统计业务指导,完善各类扶持政策,深化“无证明城市”改革,推进“最多90天改革项目”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压紧压实乡镇(街道)经济管理责任。
(六)大抓环境强整治。坚持系统集成补齐短板,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系列活动,确保“创建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推进“污水零直排区”“无违建区”等创建,投身清废净土攻坚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再升级。
(七)大抓党建强堡垒。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清廉金开”建设,抓好巡视问题整改,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用好巡察利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最小最强作战单元。
三、 意见建议
(一)恳请对两大产业平台给予用地方面支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健康生物产业园两大平台,按年度下达用地指标并配套规划规模空间,协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城市规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规划边界认定等工作。
(二)恳请对重点企业开展帮扶纾困。通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企业纾困基金等方式,帮助华科、青年、金字火腿等企业渡过难关。
(三)恳请对全国性展会筹备给予支持。下半年中国(金华)数字娱乐产业博览会将在金华举办,因展会级别高、涉及面广、时间任务紧,恳请成立组委会和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筹备中相关问题。